欧洲篮球联赛,EuroLeague,欧冠篮球,欧洲篮球赛程,欧洲篮球比分,欧洲篮球投注/提供欧洲篮球联赛(EuroLeague)最新赛程、球队阵容、实时比分及盘口分析,专为中文球迷打造的欧洲篮球资讯与数据平台。听说有个中国球队差点用接近1400万人民币的年薪签下一位前NBA乐透秀中锋,结果人家转头去了欧洲,拿了一份税后超过200万美元的合同。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意思,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来CBA打球的外援,多半是看中了高薪。 但这次,班巴的选择却有点反常识。
他放弃的并不是一个小数目,国内知名体育媒体人“半神半卡特”透露,那份中国球队的报价其实只比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给出的合同“略低一点”。
班巴是谁? 如果你不太关注NBA,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。 但在他参加选秀那年,可是个风云人物。 2018年,奥兰多魔术队用首轮第6顺位选中了他。 2米13的身高不算稀奇,但他那2米39的NBA历史级臂展,当时让所有球探都流口水。
大家都觉得,这哥们儿将来肯定是联盟里的顶级防守大闸。 可惜啊,NBA这条路没那么好走。 班巴在魔术队打了几年,虽然也有过单场32分、7个三分球或者单场6盖帽加5个三分的高光时刻,但整体来说,始终没达到球队预期的核心地位。
后来就像个流浪汉,湖人、76人、快船、鹈鹕都待过,最后在爵士队季前赛结束后被裁掉。 在NBA的364场常规赛里,他场均6.8分5.4篮板1.3盖帽,数据看起来就是个不错的轮换球员,但离“天才中锋”的期待确实有差距。
上赛季在快船和鹈鹕,班巴场均只有4.3分4.5篮板,三分命中率跌到27.8%。 这种表现,在NBA确实很难混了。 爵士队内线有凯斯勒、马尔卡宁、奥利尼克这些实力派,新秀菲利波夫斯基也展现潜力,班巴的出场顺位根本排不上号。 所以被裁掉,一点也不意外。
一个27岁、身高臂长、有防守、还能投三分的球员,在NBA找不到工作,下一步该怎么走? 这时候,贝尔格莱德游击队抛来了橄榄枝,税后年薪超过200万美元。 单纯看税前数字,中国的报价似乎更高,但班巴还是选择了欧洲。
为什么班巴选择欧洲? 这里面的考量可能比我们想的要复杂。 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可不是什么普通球队,它是塞尔维亚的豪门俱乐部,同时征战欧洲联赛和亚得里亚海联赛,今年春天刚拿了亚得里亚海联赛冠军。 队里还有谢克-米尔顿、贾巴里-帕克这些有NBA经验的球员。
换句话说,这是欧洲顶级的篮球平台。 对于班巴这种还想证明自己的球员来说,欧洲联赛的竞争水平和曝光度,确实比CBA要高一个档次。 在欧洲打得好,说不定哪天就能杀回NBA。 看看以前那些在欧洲打出名堂的球员,回NBA后都挺吃香。 而且欧洲篮球的风格,可能更适合班巴。
节奏相对慢一点,内线的臂展带来的协防面积可以最大化。 进攻端,游击队可以打双塔,也能让他高位手递手后外拆投三分,这些战术在现在的NBA可能不太流行了,但在欧冠赛场还挺实用。
反观CBA,虽然薪水可能不错,但竞技水平和训练环境,特别是对于还想重返顶级联赛的球员来说,吸引力可能就没那么大了。 而且,CBA对外援的要求往往更偏向于即战力,需要你大包大揽得分,对于班巴这种功能偏蓝领的球员,不一定能很好地发挥他的特点。
他更需要一个能发挥他防守特长,同时不过分依赖他进攻的体系。 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主场气氛是出了名的火爆,号称“欧洲最吵”,他们的口号是“要么赢,要么吼到你赢”。
班巴这次的选择,其实也折射出CBA在吸引当打之年的、有NBA背景的球员时,面临的一些现实挑战。 除了钱,球员同样看重联赛的整体水平、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对于自身技术特点的适配性。
这不单单是班巴一个人的选择,它背后反映的是欧洲篮球联赛和CBA在球员心目中的权重差异。 欧洲篮球,凭借其成熟的联赛体系、高水平的竞争环境以及靠近NBA的地缘优势,对于很多希望过渡或提升的球员来说,依然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跳板。
那么,班巴在欧洲能打出来吗? 从技术特点分析,有机会。 欧洲联赛没有防守三秒,这对他这种站桩型护框内线是利好。 他的盖帽能力一直在线次盖帽就是证明。 只要能把三分命中率稳定在35%左右(他NBA生涯三分命中率是35.9%),他在进攻端就能拉开空间。
当我们的俱乐部挥舞着钞票在球员市场上寻找目标时,除了薪资,我们还能提供什么来增强吸引力? 是更专业的团队环境,更高水平的联赛竞争,还是更能帮助球员成长的发展计划? 如果一个球员在相差不大的薪资条件下,依然选择了欧洲赛场,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联赛建设、品牌塑造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?
特别是对于像班巴这样27岁、仍想重返NBA的球员,我们的联赛能否提供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平台,让他觉得来这里打球对实现其终极目标有帮助? 这或许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班巴的故事到这里,其实留下了一个挺现实的话题:如果一个球员的选择,不仅仅是为了钱,那么除了提高报价,我们的联赛还能靠什么去真正吸引那些有实力、有追求的球员? 难道CBA在外援市场上,就永远只能当个“高价”的选项,而不是“高价值”的平台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