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篮球联赛,EuroLeague,欧冠篮球,欧洲篮球赛程,欧洲篮球比分,欧洲篮球投注/提供欧洲篮球联赛(EuroLeague)最新赛程、球队阵容、实时比分及盘口分析,专为中文球迷打造的欧洲篮球资讯与数据平台。
连续无缘奥运会、亚洲赛场被澳大利亚、日本、菲律宾三座大山镇在头上的时候,中国男篮沦落到跟男足是“一根藤上的苦瓜”,足篮打水一场空。
就在2025盛夏,20岁的少年王俊杰如一阵旋风吹散阴霾。这个旧金山大学学生首次披上国家队战袍,就在亚洲杯上一鸣惊人,展示超出年龄的成熟与自信。他打法硬朗、技术全面、头脑冷静,一举成为全队第三号得分手,入选赛事最佳阵容。王俊杰不是独苗,他只是庞大中国篮球留洋大军中脱颖而出的急先锋。
在美国NBA、NCAA和高中,现在有一大批王俊杰这样的中国篮球少年在磨砺技艺、追逐梦想。淡厚然、李信仪、于泓凯、赵维伦、朱正、张博源、郇斯楠郇斯枫兄弟、庞清方、杨竣熙等,加上开拓者队新宠杨瀚森、前篮网队的曾凡博、在西班牙淬炼的余嘉豪等,这些19岁上下的年轻人覆盖中锋、前锋、后卫各个位置,可以组成至少三套阵容。
王俊杰的声名鹊起不是偶然。他的背后,是一整套正在成形的“校园篮球+海外历练”新模式。过去很多年,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依赖体工队,职业联赛开启后,加上各俱乐部青训。但几十年一成不变的篮球理念和训练模式出产的球员,闭门造车的弊病显而易见:CBA赛场生龙活虎,一到世界大赛不知所措。僵化思维和落伍理念下的青训可能培养人才,但更多是在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。
篮球对身体条件有高门槛,现在我们的篮球苗子,身体条件好得像东北的黑土地,插根筷子就能发芽。但CBA球员的基本技术、对篮球的理解跟欧美不在同一频道。现在,这个死结突然迎刃而解了。大批年轻球员悄然跳出传统培养模式和职业路径,高中或大学阶段赴美,在全球顶级的篮球文化和教育体系下,短短三四年就可能脱胎换骨。国家队的王俊杰,国青队的朱正、张博源等人的比赛气质和打法都让人耳目一新。
这些天赋出色的篮球少年,有些在CBA已经扬名立万,像余嘉豪、杨瀚森、崔永熙、曾凡博、林葳。世青赛上崭露头角的新锐,不出意外也能慢慢成为CBA里的顶梁柱。但他们纷纷跳出舒适圈,通过家庭、经纪人、蔡崇信篮球基金、俱乐部等渠道留洋,为自己打开空间,也替中国篮球打通奇经八脉。这个模式,跟中国足球羡慕嫉妒恨的日本足球模式异曲同工。
日本足球的崛起,先是依靠强大的校园足球体系,从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层层选拔,雕琢基本功,然后浩浩荡荡“西游”,落脚欧洲各国联赛。久保建英、三笘薰、南野拓实等球员,全是从日本高中联赛走向欧洲,最终成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。靠这种量产模式,日本足球人才辈出,牢牢占据亚洲霸主位置,一步步向世界强队逼近。中国篮球在复制这一路径——以校园篮球为根基,以NCAA为跳板,以世界舞台为目标,构建一条全新的、可持续的人才培养通道。
林葳身为上赛季CBA的本土球员得分王,本可以在国内联赛继续享受网红明星待遇,拿着600万的顶薪,但他离开CBA、放弃NBA发展联盟,加盟NCAA一级联赛的俄勒冈大学回炉再造,原因无他——NCAA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对抗和战术培养,提升综合能力,最终实现终极梦想——打入NBA,跟杨瀚森上演中国德比。
林葳的选择,代表着中国年轻一代球员观念、心态的转变。他们不再满足于在CBA赛场窝里横,渴望在世界舞台上证明自己。只有在更高水平的联赛中淬炼,才能真正提升竞争力。而NCAA,就是通往NBA乃至世界顶级舞台的最好跳板。
姚明曾在NBA中国赛期间坦言:“我猜到了(中国男篮)能进亚洲杯决赛,但坦率地说,我没料到我们差点就击败对手。”这句话背后,是对年轻一代成长速度的惊喜与欣慰。尽管最终未能夺冠,但中国男篮几乎将澳大利亚逼到绝境,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进步。这种进步,不仅仅体现在比分上,更体现在王俊杰这样的年轻球员的自信心、战术素养和国际竞争力上。
梦幻“西游”不是坦途。NCAA竞争激烈,年轻球员在一级联盟球队里站稳脚不容易,每年数以百计的NCAA球员进入NBA的只有60来人。但经历NCAA历练,他们回到CBA、进入国家队,下限大概率高于闭门造车体系出产。张兆旭、张镇麟、李弘权、张陈治峰等在NCAA都不是主力,回到CBA大都呼风唤雨。
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男足。除了个别球员在欧洲低级别联赛挣扎,基本看不到系统性的海外输出。国内青训体系落后,校园足球薄弱,职业联赛动荡,所有人都知道留洋是唯一出路,但不见付诸行动。
当然也不必过度解读篮球留洋潮背景下的足球留洋荒。篮球留洋还是体教结合,文武双修。篮球少年的运动天赋和职业前景也更容易评估。很多篮球少年出身篮球世家,家境优渥,从NBA到CBA,或者就业,有各种选择。足球少年留洋就是谋生计,家庭要承担的成本、所面临的风险大得多。
男篮界的“西游”之路,是人才培养路径的民间突围,也是职业体育的必由之路——职业体育就是一种投资,谁投资谁受益,跟职业网球一样。
当观念成为共识,星星之火就会成燎原之势。未来两三年,中国男篮“梦幻西游”就会进入收获期。想象一下,2031年的世界杯、2032年的奥运会,出现这样的画面不必奇怪:中国男篮的首发阵容是杨瀚森、林葳、王俊杰、赵维伦、杨竣熙,替补席上坐着曾凡博、崔永熙、郇斯楠、余嘉豪、淡厚然、朱正、张博源、庞清方等。
这个全海归阵容,身体素质劲爆,技术娴熟,攻防转换迅捷,最重要的是,有国际化视野和高压环境下比赛的经验。这种美如画的场景,在足球洲际大赛中,看到日本男足的出场阵容时,我们不止一次艳羡过,现在要轮到中国男篮了。